上一篇
想象一下,凌晨三点,你的手机突然响起——线上核心服务挂了,用户无法下单,投诉电话被打爆,而你的团队手忙脚乱地排查问题,如果当初部署时采用了高可用架构,或许这场灾难就能避免。
在今天的云原生时代,Kubernetes(K8s)已经成为容器编排的事实标准,但仅仅“能用”远远不够,如何确保你的容器化服务真正高可用?这篇文章就来聊聊如何用Kubernetes打造一个扛得住故障的部署方案。
很多人以为,上了K8s就自动高可用了,其实不然,默认的单控制平面(Control Plane)部署下,如果Master节点宕机,整个集群就会失控,即使Worker节点还在运行,你也无法调度新Pod或更新配置。
真正的高可用需要从三个层面保障:
至少部署3个Master节点(奇数个利于选举),通过以下组件实现冗余:
2025年的新变化:部分云厂商开始提供“无感Master”托管服务,用户无需自行维护控制平面,但混合云场景仍需自主搭建。
# kubeadm初始化多Master集群时指定: apiVersion: kubeadm.k8s.io/v1beta3 kind: ClusterConfiguration controlPlaneEndpoint: "LOAD_BALANCER_IP:6443" # 指向负载均衡器 etcd: external: endpoints: ["https://etcd1:2379", "https://etcd2:2379", "https://etcd3:2379"]
affinity: podAntiAffinity: requiredDuringSchedulingIgnoredDuringExecution: - labelSelector: matchExpressions: - key: app operator: In values: [web-server] topologyKey: "kubernetes.io/hostname"
topologySpreadConstraints
跨AZ调度 方案 | 适用场景 | 高可用实现方式 |
---|---|---|
云厂商块存储 | 云环境简单部署 | 依赖云厂商的跨AZ复制 |
Ceph/Rook | 自建集群需要灵活扩展 | 多副本+数据分片 |
Portworx | 对性能要求极高的有状态服务 | 节点级同步复制 |
volumeClaimTemplates: - metadata: name: data spec: storageClassName: "rook-ceph-block" accessModes: [ "ReadWriteOnce" ] resources: requests: storage: 100Gi
kubectl delete pod --random
部署完高可用K8s集群只是开始,随着业务增长,你需要:
最好的高可用系统是那些经历过真实故障打磨的系统,现在就开始行动,别等下一个凌晨三点的报警电话把你叫醒。
本文由 俟宛亦 于2025-08-02发表在【云服务器提供商】,文中图片由(俟宛亦)上传,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作者观点、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若有图片侵权,请您准备原始证明材料和公证书后联系我方删除!
本文链接:https://vps.7tqx.com/wenda/510618.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