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运维室
墙上的时钟指向凌晨2:17,办公室里只剩下我和几台嗡嗡作响的服务器,咖啡杯已经空了第三次,我的眼皮开始打架,突然,警报声划破寂静——生产环境的订单服务响应时间飙升至5秒以上,客户投诉电话已经打爆了客服热线。
"又来了..."我揉了揉太阳穴,熟练地打开监控面板,CPU、内存、磁盘IO看起来都正常,但就是慢,慢得让人抓狂,上周刚背过这个锅,运维总监的眼神我现在还记得——"数据库问题,你们DBA自己解决"。
但这次,我决定不再当背锅侠。
我打开了MySQL的慢查询日志,满屏的SELECT语句让我头皮发麻,这些查询看起来都很简单,不应该这么慢啊?
"难道是索引问题?"我检查了表结构,索引明明都在。
"连接数爆了?" show processlist显示连接数在合理范围内。
"锁等待?" information_schema.innodb_trx也没有异常。
正当我准备再次认命背锅时,突然想起上周部署的SkyWalking——这个被我们戏称为"运维侦探"的APM工具。
打开SkyWalking的拓扑图,一条鲜红的异常链路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订单服务的调用链显示:80%的请求都卡在了一个看似简单的商品查询接口上。
"奇怪,这个接口直接查MySQL,没有中间件啊..."
深入查看Trace详情,真相开始浮出水面:
"用户服务为什么要频繁查询商品信息?"我皱起眉头,这明显是架构设计问题。
叫醒了睡眼惺忪的开发小哥,我们一起翻看用户服务的代码,终于,在一个不起眼的工具类里发现了这段"杰作":
public List<UserDTO> getUsersWithFavoriteProducts(List<Long> userIds) { return userIds.stream().map(id -> { User user = userRepository.findById(id); // 为每个用户查询其收藏的商品信息 List<Product> products = productService.getProducts(user.getFavoriteIds()); user.setFavoriteProducts(products); // 这里导致了N+1查询问题 return convertToDTO(user); }).collect(Collectors.toList()); }
问题找到了:这个"优雅"的流式操作在批量查询用户时,为每个用户单独发起了一次商品查询,当用户量达到1000时,就会产生1000次MySQL查询!
SkyWalking的证据板上已经拼凑出完整的故事:
最讽刺的是,数据库其实一直很健康——它只是被迫处理了大量本可以避免的查询。
有了SkyWalking提供的铁证,我们迅速采取了行动:
系统恢复正常时,天已经亮了,但这次,我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在事故报告上写下根本原因:"用户服务的N+1查询问题导致数据库过载",而不是含糊的"数据库性能问题"。
一周后的复盘会上,当开发团队质疑"为什么又是数据库问题"时,我默默打开了SkyWalking保存的历史Trace,清晰的调用链和耗时统计让会议室瞬间安静。
"看来...这次确实是我们代码的问题。"开发主管终于承认。
走出会议室时,运维总监拍了拍我的肩:"以后多靠这些数据说话,别老是自己背锅。"
我笑了笑,看向监控大屏上SkyWalking的界面——这个沉默的侦探,终于还了MySQL一个清白。
后记:三个月后,我们基于SkyWalking的指标建立了全链路压测体系,类似的问题在代码审查阶段就能被发现,而MySQL,终于可以安心地做它最擅长的工作——存储数据,而不是背锅。
本文由 孝英奕 于2025-08-02发表在【云服务器提供商】,文中图片由(孝英奕)上传,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作者观点、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若有图片侵权,请您准备原始证明材料和公证书后联系我方删除!
本文链接:https://vps.7tqx.com/wenda/513131.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