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网站又崩了!" 凌晨两点,技术总监的电话把程序员小李从睡梦中惊醒,打开监控一看,原来是一款限量球鞋刚上架,瞬间涌入的10万用户直接把数据库压垮了,页面加载时间从平时的200毫秒飙升到8秒...
这种场景在互联网公司太常见了,每当有热点事件、大促活动或新产品上线,突如其来的流量就像洪水一样冲垮系统,但你知道吗?其实有个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案——Redis缓存预热。
简单说,缓存预热就是在高流量到来之前,提前把热点数据加载到Redis内存中,就像冬天开车前先热车一样,让系统"热好身"再迎接流量冲击。
传统模式下,当第一个用户请求到达时,系统才去数据库查询并存入缓存(这叫"懒加载"),而缓存预热是反其道而行——在用户访问前就主动填充缓存。
# 每天凌晨3点预热今日热门商品 from apscheduler.schedulers.background import BackgroundScheduler def preheat_hot_items(): hot_items = db.query("SELECT * FROM items ORDER BY views DESC LIMIT 1000") for item in hot_items: redis.set(f"item:{item.id}", item.to_json()) scheduler = BackgroundScheduler() scheduler.add_job(preheat_hot_items, 'cron', hour=3) scheduler.start()
// 服务启动时执行 @PostConstruct public void initCache() { List<Product> products = productRepository.findAll(); products.forEach(p -> redisTemplate.opsForValue().set( "product:" + p.getId(), p ) ); }
// 监听数据库变更日志 func listenBinlog() { for event := range binlogStream { if event.Table == "user_profiles" { redis.Set("user:"+event.ID, event.Data) } } }
// 用Puppeteer模拟用户访问路径 const puppeteer = require('puppeteer'); async function warmUp() { const browser = await puppeteer.launch(); const page = await browser.newPage(); // 依次访问热门路由 const urls = ['/home', '/deals', '/product/123']; for (const url of urls) { await page.goto('https://site.com' + url); await page.waitForNetworkIdle(); } await browser.close(); }
某日活千万的社交平台在实施缓存预热后:
他们的秘诀是在用户预约直播时,就提前加载直播间的所有静态数据到Redis。
Q:预热会不会导致Redis内存不足? A:需要做好容量规划,只预热真正的高频数据,可以采用LRU算法自动淘汰冷数据。
Q:数据更新后缓存会不会不一致? A:建议采用"双写"策略——更新数据库同时更新缓存,或者通过消息队列异步更新。
Q:小型网站也需要预热吗? A:流量小的站点可以简化处理,但建议至少对核心功能做基本预热。
缓存预热就像给网站穿上防弹衣,特别适合:
记住技术圈那句老话:"性能优化最好的时候是昨天,其次是现在。"下次部署新功能前,不妨花10分钟加个预热脚本,可能就避免了凌晨两点的夺命连环call。
本文由 莱睿思 于2025-07-29发表在【云服务器提供商】,文中图片由(莱睿思)上传,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作者观点、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若有图片侵权,请您准备原始证明材料和公证书后联系我方删除!
本文链接:https://vps.7tqx.com/wenda/477269.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