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消息(2025年7月)
Python 3.12 近期发布了一项重要优化,默认启用更快的解释器模式,运行速度比 Python 3.11 提升了 15%!对于新手来说,这意味着学习 Python 时能更快看到代码的运行结果,体验更流畅。
你有没有想过,当你写下一行 print("Hello, World!")
并按下运行按钮时,计算机到底做了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揭秘 Python 代码的执行过程!
📜 源代码(Source Code)
你写的 .py
文件就是源代码,
print("Hello, Python!")
但计算机不能直接读懂这些文字,需要“翻译”成机器能理解的形式。
🔍 词法分析 & 语法分析(Lexing & Parsing)
Python 解释器会先检查你的代码是否符合语法规则,
SyntaxError
,比如经典的 IndentationError: unexpected indent
(缩进错误)。 ⚙ 编译成字节码(Bytecode Compilation)
如果代码语法正确,Python 会把它编译成 字节码(Bytecode),这是一种介于源代码和机器码之间的中间代码,你可以用 dis
模块查看字节码:
import dis dis.dis('print("Hello")')
输出类似:
1 0 LOAD_NAME 0 (print)
2 LOAD_CONST 0 ('Hello')
4 CALL_FUNCTION 1
6 RETURN_VALUE
这些指令会被 Python 虚拟机(PVM)执行。
💻 执行字节码(Bytecode Execution)
Python 虚拟机(PVM)逐行解释字节码并执行,最终在屏幕上输出 Hello, Python!
🎉
使用 if __name__ == "__main__":
如果你的脚本会被导入,这个技巧能避免不必要的代码执行:
def main(): print("This only runs when executed directly!") if __name__ == "__main__": main() # 直接运行脚本时才会执行
避免全局变量,多用局部变量
局部变量的访问速度比全局变量快!🚀
# ❌ 慢 global_var = 10 def slow_func(): print(global_var) # 每次都要查找全局变量 # ✅ 快 def fast_func(): local_var = 10 print(local_var) # 直接访问局部变量
用 join()
代替 拼接字符串
# ❌ 慢(每次 + 都会创建新字符串) result = "" for s in ["a", "b", "c"]: result += s # ✅ 快(一次性拼接) result = "".join(["a", "b", "c"])
❓ Python 是解释型语言还是编译型语言?
✅ 两者都是!Python 先编译成字节码,再由解释器执行,所以它被称为“解释型语言”,但其实有编译过程。
❓ .pyc
文件是什么?
✅ 它是 Python 缓存字节码的文件,下次运行相同代码时可以直接加载,加快启动速度。
❓ 为什么 Python 比 C 慢?
✅ Python 是动态类型语言,运行时要做很多检查(比如变量类型),而 C 是静态编译的,直接生成机器码。
join()
拼接字符串、避免不必要的计算 现在你知道 Python 代码是怎么跑起来的了吧?快去试试你刚学的技巧吧!🚀
本文由 莘紫桐 于2025-07-30发表在【云服务器提供商】,文中图片由(莘紫桐)上传,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作者观点、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若有图片侵权,请您准备原始证明材料和公证书后联系我方删除!
本文链接:https://vps.7tqx.com/wenda/481522.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