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

Kafka 新同事上来就用Kafka,瑟瑟发抖

Kafka | 新同事上来就用Kafka,瑟瑟发抖

2025年7月,Apache Kafka 3.6正式发布,号称吞吐量提升20%,但“配置地狱”的江湖传说依然在程序员圈子里流传……


“新来的同事一上手就搞Kafka,我慌得一批”

上周公司来了个应届生,简历上写着“精通分布式系统”,老大一拍桌子:“正好!新项目用Kafka处理日志,你来搭环境吧。”小伙子二话不说,当天就提交了一版配置,我瞄了一眼他的YAML文件,手一抖,咖啡洒了一半——这兄弟直接照着Github上的“高性能模板”抄,连acks=allmin.insync.replicas=3都敢在生产环境里裸奔……

Kafka,新手村终极Boss

Kafka 新同事上来就用Kafka,瑟瑟发抖

说实话,Kafka这玩意儿就像个带刺的玫瑰,你说它厉害吧?确实——百万级TPS、分布式持久化、流处理全家桶,哪个不是吊打传统MQ,但你要以为docker-compose up就能搞定,那就太天真了。

记得我第一次调优时,num.io.threadsnum.network.threads设成CPU核数,结果直接OOM,后来才知道这俩参数是按socket算的,不是按物理核心啊!更别提那些藏在角落的坑:

  • log.retention.hours设了24小时,但磁盘还是爆了?因为清理线程默认每小时才跑一次
  • 消费者组莫名其妙rebalance?可能是session.timeout.msheartbeat.interval.ms没对齐
  • 说好的“高可用”?unclean.leader.election要是设成true,分分钟数据消失给你看

“高性能”背后的玄学

新同事信誓旦旦:“我压测过了,单机10W QPS!”结果上线第一天,Producer就开始疯狂重试,一查监控——好家伙,request.timeout.ms=30000配了30秒,客户端线程全阻塞了,这时候才想起Kafka官网角落里那句话:“默认参数适合测试环境”(翻译:生产环境用默认值?你完了)。

老司机都知道,真正的战斗从你第一次遇到NotEnoughReplicasException才开始:

Kafka 新同事上来就用Kafka,瑟瑟发抖

  1. 先看ISR列表是不是有副本掉队了
  2. 再查ZooKeeper(对,2025年了还得和这老古董打交道)的/brokers/topics状态
  3. 最后发现是某个Broker的磁盘IOPS被监控进程吃光了……

给勇者的生存指南

如果你也遇到“Kafka勇士”,不妨塞给他这份保命清单:

  1. 先画拓扑图:Broker、ZooKeeper、Producer/Consumer分布在哪些机器?跨机房了吗?
  2. 监控埋全套:别只看吞吐量,UnderReplicatedPartitionsRequestQueueSize才是隐藏BOSS
  3. 模拟作死:主动kill -9 Broker,拔网线,看看客户端重试策略能不能扛住
  4. 备好逃生舱retries=Integer.MAX_VALUE?记得配合max.block.ms,不然小心内存爆炸

现在那新同事正蹲在机房查日志,背后贴着“Kafka幸存者”的便签纸,我递了杯咖啡过去:“兄弟,知道为什么Kafka图标是只豹子吗?因为配置它的人,都得有点豹子胆。”

(注:文中配置项均为真实参数,但请勿直接套用——你的业务场景可能比我的段子更刺激)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