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 | 商业化进程 让无人驾驶摆脱方向盘——驭势科技商业化之路
2025年7月最新动态:
就在上个月,驭势科技宣布其完全无人的物流车车队在深圳某大型保税区实现常态化运营,日均运输货物超千吨,这是国内首个去掉安全员、全程无远程接管的商业化项目,标志着无人驾驶技术正式迈入“真无人”时代。
从实验室到马路:驭势的“去方向盘”野心
“无人驾驶的核心价值,就是彻底解放人力。”驭势科技CEO吴甘沙在2025全球自动驾驶峰会上这句话,直接点明了行业终极目标,而驭势的每一步商业化尝试,都在践行这一理念——让车真正“自己跑起来”。
物流场景:撕掉“安全员”标签
早在2023年,驭势的无人配送车就已在国内多个园区试水,但车内始终坐着一名“安全员”,转折点出现在2024年,驭势联合顺丰在杭州萧山机场落地了无人物流车,通过高精度地图和V2X(车路协同)技术,车辆在封闭园区内完全自主避障、装卸货。
“机场场景的复杂性逼我们迭代了三次算法,”驭势技术负责人透露,“比如飞机牵引车突然闯入、行李拖车横穿,系统现在能像人类司机一样预判风险。”
乘用车:从“安全冗余”到“体验革命”
乘用车领域,驭势选择了更讨巧的路线——与车企合作前装量产,2025年初,某国产新能源品牌推出的L4级MPV搭载了驭势系统,主打“家庭第三空间”:乘客可一键切换“办公模式”,车辆自动规划路线、避让加塞,甚至识别儿童突然跑动急刹。
“用户不在乎技术多炫,只关心能不能安心刷手机。”驭势产品经理坦言,这种“无感化”设计,让该车型上市首月订单破万。
商业化密码:把成本砍到“白菜价”
无人驾驶迟迟难落地,硬件成本是拦路虎,驭势的杀手锏是自研的“超融合传感器”,用低成本4D毫米波雷达+摄像头替代昂贵的激光雷达。“我们算过账,整套方案比行业均价低60%。”吴甘沙提到,通过数据共享合作(如与美团共用末端配送场景数据),算法训练效率提升了3倍。
争议与挑战
尽管进展迅猛,质疑声仍在,今年3月,某同行高管公开批评:“无方向盘设计是噱头,法规十年内都不会放开。”对此,驭势的回应是——在可控场景内跑通商业模式。“机场、矿区、港口,这些才是无人驾驶的‘井冈山’。”
不做“颠覆者”,做“修路人”
驭势2025年的战略很清晰:不追求全场景通吃,而是深耕细分领域,据悉,其无人物流车已拿下东南亚某电商巨头订单,而乘用车业务正筹备欧洲落地。“无人驾驶的商业化就像修地铁,”吴甘沙比喻,“一公里一公里挖,但挖通就是百年工程。”
当大多数公司还在演示“未来科技”时,驭势科技已经让无人驾驶变成了货架上的商品,或许正如其内部口号所言:“真正的颠覆,是让技术消失于生活。”
本文由 镜谷蓝 于2025-07-31发表在【云服务器提供商】,文中图片由(镜谷蓝)上传,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作者观点、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若有图片侵权,请您准备原始证明材料和公证书后联系我方删除!
本文链接:https://vps.7tqx.com/wenda/490660.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