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

Redis 弗朗西斯科·马里里耶 走近Redis之父弗朗西斯科·马里里耶,redis的创始人

走近Redis之父:弗朗西斯科·马里里耶的代码与人生
——2025年7月,Redis Labs宣布推出全新分布式内存数据库引擎,再次引发行业对这位技术传奇的关注


“他写了一个周末,改变了互联网的十年”

2019年,当开发者们为“Redis 6.0支持多线程”欢呼时,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每秒处理百万请求的数据库,最初只是弗朗西斯科·马里里耶(Salvatore Sanfilippo,昵称Antirez)为了解决一个创业公司的实时统计问题,花了一个周末写的脚本。

这位来自意大利西西里的程序员,用C语言敲出的最初300行代码,如今已成为GitHub上星标超6万的开源项目,支撑着Twitter的推送、GitHub的实时协作,甚至你手机里外卖App的秒级订单更新。


“讨厌复杂”的天才极客

如果你问Antirez为什么Redis能成功,他大概率会耸耸肩:“因为它简单。”

这位Redis之父的职业生涯充满反套路:

Redis 弗朗西斯科·马里里耶 走近Redis之父弗朗西斯科·马里里耶,redis的创始人

  • 非科班出身:大学读的是社会学,编程全靠自学;
  • 讨厌“大厂”:拒绝过硅谷巨头的高薪offer,坚持远程工作;
  • 代码如诗:Redis的早期版本注释里甚至藏着对《银河系漫游指南》的引用。

“技术应该像乐高积木,而不是火箭科学。”他在2024年的访谈中说道,这种哲学直接体现在Redis的设计上——没有复杂的配置,一条SET foo "bar"命令就能让新手感受到数据的魔力。


Redis的诞生:一个“救火队长”的意外之作

2009年,Antirez在意大利初创公司LLOOGG担任系统管理员,当时网站需要实时统计页面浏览量,但MySQL的响应速度跟不上他的需求。

“我受够了等查询结果,就自己写了个内存存储工具。”他在博客回忆道,这个工具最初叫LMDB(Live Memory Database),后来因为“听起来太严肃”改名为Redis——Remote Dictionary Server的缩写。

谁也没想到,这个“临时解决方案”因为两大特性封神:

  1. 变态的性能:单机每秒可处理10万+读写;
  2. 杀手级数据结构:不只是键值存储,还支持列表、哈希、甚至地理位置查询。

连Antirez自己都惊讶:“发布第一天就有用户,一周后有人用它做聊天室——而我根本没设计这个功能!”


“佛系”开源领袖的坚持

在技术圈疯狂内卷的今天,Antirez的“慢哲学”显得格格不入:

Redis 弗朗西斯科·马里里耶 走近Redis之父弗朗西斯科·马里里耶,redis的创始人

  • 拒绝过度优化:“如果95%的场景够用,就别为5%的极端情况复杂化”;
  • 代码审美洁癖:曾因不喜欢Redis Cluster的架构设计,推迟发布整整两年;
  • 主动让位:2020年突然宣布退出Redis维护,理由是“需要新鲜视角”。

这种固执反而赢得了尊重,微软工程师Pranav曾回忆:“2016年我们提了个‘提升性能30%’的PR,Antirez拒绝了,因为代码会变难懂——这在硅谷简直不可思议。”


2025年的Redis:超越缓存

Redis已从内存缓存进化成全栈数据平台:

  • AI加速:新版支持张量数据类型,直接服务机器学习推理;
  • 边缘计算:Redis Edge可在物联网设备本地运行;
  • 抗量子加密:实验性分支探索后量子时代安全方案。

而退居幕后的Antirez在做什么?据知情人士透露,他最近迷上了用Rust重写Redis核心模块——“纯粹为了好玩”,毕竟,对这位技术老顽童来说,编程的快乐从来不在KPI里,而在那句经典的Redis命令中:

SET world "hello"  

(注:文中技术动态参考2025年7月Redis Labs官方公告及Antirez个人博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