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

信创云 国产替换 青云信创云,护航国产替换三大阶段

信创云 | 国产替换:青云信创云如何护航企业“换芯”三大阶段?

场景引入:
“王总,咱们的服务器又崩了!国外厂商的售后响应太慢,业务已经停了3小时……”某大型金融机构的运维负责人盯着报警大屏,额头冒汗,这已是今年第三次因底层架构“卡脖子”导致的重大故障,王总叹了口气:“是时候推进国产化替换了,但怎么换?会不会影响现有业务?”——这样的场景,在2025年的政企数字化进程中愈发常见。

国产替换的“生死时速”
随着国际技术竞争加剧,信创产业从“可选项”变为“必答题”,但替换不是简单的“拆旧装新”,而是一场涉及技术适配、业务平滑过渡、生态协同的持久战,青云科技副总裁李威在2025年信创产业峰会上指出:“国产化替换需要分阶段稳扎稳打,而信创云正是贯穿全程的‘护航舰’。”

信创云 国产替换 青云信创云,护航国产替换三大阶段

评估规划——摸清家底,精准匹配
“很多企业一上来就问‘能不能全换’,其实第一步应该做‘CT式体检’。”青云信创云团队负责人张明举例,某省级政务平台在替换前通过青云的异构资源扫描工具,自动识别出200+业务系统中60%可优先迁移至信创环境,避免盲目投入。

混合过渡——双轨并行,业务零感知
“一刀切”替换风险极高,青云信创云的混合云架构支持x86与国产芯片服务器共存,某汽车制造企业通过该方案将ERP核心模块迁移至鲲鹏服务器,同时保留非关键业务在原有环境,过渡期性能波动控制在5%以内。

全栈交付——从“能用”到“好用”
真正的国产化不止于硬件,青云提供全栈信创云解决方案

  • 基础设施层:支持飞腾、海光、兆芯等国产芯片;
  • 中间件:自研容器引擎KubeSphere通过信创认证;
  • 生态协同:与达梦、东方通等200+国产软件完成适配测试。

用户故事:从“被动替换”到“主动创新”
华东某三甲医院原采用国外虚拟化平台,2024年遭遇服务断供后,通过青云信创云完成全院HIS系统迁移,不仅成本降低30%,还基于国产化环境开发了AI辅助诊疗模块。“现在我们是拿着‘中国钥匙’开自己的锁。”医院信息科主任表示。

信创云 国产替换 青云信创云,护航国产替换三大阶段

2025年的信创云趋势
据工信部2025年7月发布的《信创产业发展白皮书》,超70%的央国企已进入替换深水区,而云平台作为“承上启下”的枢纽,需同时满足三个关键词:自主可控、平滑迁移、生态开放,青云信创云这类“既懂国产芯片脾气,又吃透企业业务痛点”的方案,正成为破局关键。


国产替换不是终点,而是数字化转型的新起点,正如一位CIO所说:“换掉的是‘枷锁’,换来的是自主创新的‘赛道’。”而这条路上,选择对的“云伙伴”,或许能让换“芯”之旅少些颠簸,多些从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