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想象一下,2010年前后的前端开发场景:程序员们还在用jQuery手动操作DOM,代码里充斥着$("#btn").click()
这样的语句,虽然jQuery解决了浏览器兼容性问题,但随着Web应用越来越复杂,这种"手动档"开发方式逐渐显得力不从心。
就在这时,三大框架开始崭露头角:
2014年2月,当时还在Google工作的尤雨溪(Evan You)向社区发送了一封后来被载入史册的邮件:"I'd like to share something I've been working on..." 随邮件附带的是一份名为Vue.js的微型框架(当时版本号0.8.0),这个框架融合了Angular的指令系统和React的组件化思想,但API设计更加简洁。
有趣的事实:Vue最初只是尤雨溪的个人项目,名称来自法语"View"(视图),发音不是"V-U-E"而是类似"view"的/vjuː/,早期文档中甚至专门标注了发音指南。
经过两年多的迭代,2016年9月30日,Vue 2.0正式发布,这个版本带来了三大革新:
开发者记忆点:
.sync
修饰符让父子组件通信更直观 时间节点 | 事件 | 历史背景 |
---|---|---|
2014-02 | Vue 0.8.0首次公开 | AngularJS 1.x统治时期 |
2015-10 | Vue 1.0 "新世纪福音战士"发布 | React开始流行单向数据流 |
2016-09 | Vue 2.0 "初号机"降临 | TypeScript 2.0刚刚发布 |
2018-08 | Vue CLI 3.0重构 | Webpack 4成为标配 |
2020-09 | Vue 3.0 "One Piece"发布 | 前端生态全面TypeScript化 |
<script>
标签开始,逐步应用到复杂SPA 老开发者的感慨:还记得2016年第一次用Vue 2.0时,那种"原来前端可以这么写"的震撼,从jQuery的$到Vue的v-,不仅是API的变化,更是开发范式的革命。
时至2025年,Vue已经走过11个年头,但那段从0到1的开拓岁月,依然是前端史上最精彩的章节之一。
本文由 农雨琴 于2025-08-01发表在【云服务器提供商】,文中图片由(农雨琴)上传,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作者观点、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若有图片侵权,请您准备原始证明材料和公证书后联系我方删除!
本文链接:https://vps.7tqx.com/wenda/503954.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