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

虚拟化存储 基础架构 评估虚拟化存储:融合与超融合基础架构

虚拟化存储 | 基础架构 | 评估虚拟化存储:融合与超融合基础架构
**

虚拟化存储 基础架构 评估虚拟化存储:融合与超融合基础架构

  1. 虚拟化存储技术:包括存储虚拟化原理、软件定义存储(SDS)、数据分层、快照与克隆技术。
  2. 基础架构类型:传统存储架构、融合基础架构(CI)、超融合基础架构(HCI)的核心组件与差异。
  3. 评估维度
    • 性能:IOPS、延迟、吞吐量对比。
    • 扩展性:横向扩展(Scale-out)与纵向扩展(Scale-up)能力。
    • 成本:初始投资、运维复杂度、TCO分析。
    • 可靠性:数据冗余机制(如RAID、副本策略)、容灾恢复(RTO/RPO)。
  4. 融合基础架构(CI):预集成硬件与软件(如服务器、存储、网络)、厂商锁定风险。
  5. 超融合基础架构(HCI):分布式存储架构、计算与存储资源池化、VMware vSAN/Nutanix解决方案。
  6. 应用场景
    • CI适合稳态工作负载(如企业数据库)。
    • HCI适合动态负载(如VDI、边缘计算)。
  7. 2025年趋势:AI驱动的存储优化、边缘HCI部署、可持续性(能效比)考量。

(注:信息基于2025年行业技术白皮书及厂商技术文档综述。)

虚拟化存储 基础架构 评估虚拟化存储:融合与超融合基础架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