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消息,Redis在2025年8月正式发布了8.0版本,带来了多项性能优化和新特性!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多线程IO的进一步优化,使得单实例QPS突破200万大关🚀,作为开发者,了解Redis底层原理比单纯使用API更重要,今天我们就来彻底拆解这个"内存魔法师"的运作机制!
Redis之所以快如闪电⚡,关键在于其精妙的设计哲学:
+-----------------------+
| Client Interface | ← RESP协议、多语言客户端
+-----------------------+
| 多路复用I/O | ← epoll/kqueue/io_uring
+-----------------------+
| 事件驱动核心 | ← 单线程事件循环(6.0前)
+-----------------------+
| 内存数据库引擎 | ← 哈希表、跳表等数据结构
+-----------------------+
| 持久化子系统 | ← RDB快照 + AOF日志
+-----------------------+
| 集群协调模块 | ← 哨兵/Cluster模式
+-----------------------+
Redis所有数据都存储在一个全局哈希表
中,这个哈希表的实现有几个关键点:
// 简化版Redis字典结构 typedef struct dict { dictType *type; // 类型特定函数 void *privdata; // 私有数据 dictht ht[2]; // 哈希表(平常只用ht[0]) long rehashidx; // rehash进度,-1表示未进行 } dict;
Redis采用jemalloc
作为默认分配器(比glibc malloc快30%),其核心策略:
INFO memory
可查看内存碎片率💡 实战技巧:当发现mem_fragmentation_ratio>1.5
时,可执行MEMORY PURGE
命令整理碎片
Redis没有直接使用C字符串,而是自研了Simple Dynamic String
:
struct sdshdr { int len; // 已用长度 int free; // 剩余空间 char buf[]; // 柔性数组 };
优势体现:
ziplist
编码(省内存模式):
当field数量≤512且value长度≤64字节时使用,内存连续紧凑hashtable
编码:
普通哈希表实现,包含两个dictht用于渐进式rehash2版本后的混合结构:
[quicklist] → [quicklistNode] → [ziplist]
[quicklistNode] → [ziplist]
每个ziplist可存多个元素,默认配置下单个ziplist不超过8KB
跳跃表实现示意图:
L3: head → node3 → node6 → tail
L2: head → node1 → node3 → node6 → tail
L1: head → node1 → node2 → node3 → node5 → node6 → tail
查询时间复杂度从O(n)降到平均O(log n)
使用16384个5KB的寄存器,标准误差仅0.81%,核心是使用调和平均数估算基数:
DV = αm² / (∑2^(-M_j)), 其中m=16384
⚠️ 注意:默认配置下可能导致最多丢失5分钟数据(save 300 1)
当AOF文件膨胀时触发重写:
🎯 优化点:Linux系统建议配置no-appendfsync-on-rewrite yes
避免重写时主线程阻塞
采用CRC16(key) mod 16384
计算slot位置:
ASK
重定向节点间通过PING/PONG消息传播:
user:123
拆分为user:123:base
+ user:123:stats
BigKey问题:
缓存雪崩:
内存淘汰策略:
根据2025年RedisConf大会透露,后续版本可能加入:
掌握这些底层原理后,下次当你执行SET user:1000 "Alice"
时,就能在脑海中浮现出数据在内存中的精确走向了!🎯 现在就去用DEBUG OBJECT
命令探索你的Redis实例吧!
本文由 迟罗 于2025-08-01发表在【云服务器提供商】,文中图片由(迟罗)上传,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作者观点、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若有图片侵权,请您准备原始证明材料和公证书后联系我方删除!
本文链接:https://vps.7tqx.com/wenda/508540.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