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最新动态(2025年8月参考):Redis Labs近期宣布优化7.2版本的集群扩展性能,单节点吞吐量提升约15%,尤其在处理高并发短生命周期键值对时表现突出,这一改进进一步巩固了Redis作为内存数据库标杆的地位。
想象Redis是个超级快的“快递小哥”,它把所有包裹(数据)都放在自己的电动车上(内存),而不是像传统数据库那样跑去仓库(磁盘)取件,这种设计让它每秒能处理10万+次操作,但背后是一套精密的运作机制。
SET user:101 "张三"
命令 OK
整个过程通常在0.1毫秒内完成,比你去拿外卖还快。
maxmemory
限制时: noeviction
直接报错 LRU
会淘汰最近最少使用的键(近似算法,非精确LRU) LFU
(4.0+)统计访问频率,优先清理冷门数据 jemalloc
分配器自动合并碎片,可通过INFO memory
查看碎片率 Redis的“单线程”指网络I/O和命令执行使用同一个线程,但:
AOF重写
、RDB生成
等耗时操作 [客户端A] SET foo bar [客户端B] GET foo ↓ Redis主线程: 1. 通过epoll发现两个请求到达 2. 顺序执行:先处理SET,再处理GET
机制 | 触发条件 | 优点 | 风险点 |
---|---|---|---|
RDB | 手动SAVE/BGSAVE | 二进制压缩,恢复快 | 可能丢失最近数据 |
自动(满足save规则) | 适合灾难恢复 | 大数据集时fork阻塞 | |
AOF | 每条命令追加(可调频次) | 最多丢失1秒数据 | 文件体积大 |
AOF重写(bgrewriteaof) | 重写后压缩日志 | 重写期间内存占用翻倍 |
生产建议:RDB+AOF混合使用
(4.0+版本支持),用RDB做全量备份,AOF记录增量操作。
MGET
需要从多个节点获取数据 hash tag
确保相关键在同一节点(如user:{100}:profile
和user:{100}:orders
) Pipeline:客户端一次性发送多个命令,减少网络往返时间
# 传统方式:网络耗时=3次RTT SET name Alice GET name INCR counter # Pipeline方式:网络耗时=1次RTT (一次性发送所有命令)
事务:MULTI/EXEC
保证命令顺序执行(非严格ACID)
Lua脚本:真正的原子操作,适合复杂逻辑
redis-cli --bigkeys
扫描 CLIENT PAUSE
命令迁移热点数据 redis-cli INFO 输出重点关注: - instantaneous_ops_per_sec:实时QPS - keyspace_hits/misses:缓存命中率 - used_memory_rss:实际物理内存用量 - replication_lag:主从同步延迟
据2025年Redis社区路线图透露,预计将在8.0版本中:
:Redis像一台精密的瑞士手表——表面简单的GET/SET背后,是内存管理、事件调度、持久化策略的完美协同,理解这些机制,你就能真正驾驭这把“高性能利器”。
本文由 铎玑 于2025-08-01发表在【云服务器提供商】,文中图片由(铎玑)上传,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作者观点、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若有图片侵权,请您准备原始证明材料和公证书后联系我方删除!
本文链接:https://vps.7tqx.com/wenda/509081.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