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2025年8月,全球Linux内核迎来6.10稳定版更新,进一步优化了能效管理与AI加速支持,欧洲联盟宣布将加大对开源生态的投入,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培养超过100万Linux相关技术人才,以应对数字化转型需求。
如果说Windows是个人电脑的代名词,macOS是创意工作者的宠儿,那么Linux则是整个数字时代最沉默却最强大的支撑者,它可能不会出现在普通用户的桌面上,但它几乎无处不在——从智能手机到超级计算机,从云计算平台到你家中的智能路由器。
Linux的诞生源于一次“不爽”,1991年,芬兰大学生Linus Torvalds因为不满当时操作系统的封闭与高价,决定自己写一个开源内核,并把它丢到网上,附上一句著名的留言:
“Just a hobby, won’t be big and professional.”(只是个爱好,不会变得多专业。)
结果,这个“爱好”彻底改变了技术世界的格局,Linux的核心设计理念极其简单:
这种灵活性让Linux既能跑在指甲盖大小的嵌入式设备上,也能驱动全球90%以上的超级计算机(包括NASA的研究集群)。
如果你用过安卓手机、刷过智能电视,或者听过“云计算”,那你已经和Linux打过交道了,它的优势太明显:
微软Azure、亚马逊AWS、谷歌云……这些云服务商的背后,清一色跑着Linux,甚至微软自己都“真香”了——2016年,他们让Linux内核直接入驻Windows(WSL),2025年最新版的WSL 4.0甚至能无缝调用GPU跑AI训练。
尽管Linux在服务器领域称王称霸,但普通用户对它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黑屏白字敲命令”,现在的Ubuntu、Fedora等发行版早已有了媲美macOS的漂亮界面和“应用商店”,但为什么大多数人还是不用?
随着Steam Deck(基于Arch Linux)等设备的流行,以及更多开发者拥抱开源生态,这一局面正在缓慢改变。
在AI和物联网时代,Linux的优势只会更明显:
Linux或许永远不会像Windows那样“亲民”,但它的价值恰恰在于此——它不属于任何公司,而是属于所有愿意参与的人,正如Linus本人所说:“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code.”(废话少说,代码见真章。) 在代码构筑的世界里,Linux早已赢了。
本文由 次雪松 于2025-08-02发表在【云服务器提供商】,文中图片由(次雪松)上传,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作者观点、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若有图片侵权,请您准备原始证明材料和公证书后联系我方删除!
本文链接:https://vps.7tqx.com/wenda/514192.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