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双十一,我们团队负责的秒杀系统差点酿成重大事故,当时有个爆款商品限量1000件,活动开始瞬间涌入50万请求,由于锁机制设计有缺陷,最终超卖了200多件——这要是发生在金融系统,可能就是几百万的损失了。
事后排查发现,问题出在简单的单机锁根本无法应对分布式环境,今天我就来聊聊如何用Redis构建一个真正可靠的高可用分布式锁,这些都是我们用真金白银买来的经验。
在动手写代码前,我们必须明确一个好的分布式锁应该具备哪些特性:
最直观的做法是利用Redis的SETNX命令(SET if Not eXists):
# 加锁 SETNX lock_key unique_client_id EXPIRE lock_key 30 # 设置过期时间防止死锁 # 解锁 if GET lock_key == unique_client_id: DEL lock_key
这个方案有两个致命缺陷:
Redis 2.8版本后,我们可以用更优雅的方式实现:
# 原子性加锁 SET lock_key unique_client_id NX PX 30000 # 使用Lua脚本保证原子性解锁 if redis.call("get",KEYS[1]) == ARGV[1] then return redis.call("del",KEYS[1]) else return 0 end
这里的关键改进:
NX
表示只在键不存在时设置PX
自动设置毫秒级过期时间当我们需要跨多个Redis节点时,Redis作者提出了Redlock算法,假设有5个独立的Redis主节点(不是集群模式):
def acquire_lock(): start_time = time.time() success_count = 0 for node in redis_nodes: try: if node.set(lock_key, unique_id, nx=True, px=30000): success_count += 1 except: continue elapsed = time.time() - start_time if success_count >= 3 and elapsed < 30000: return True else: release_lock() # 失败时要清理 return False
有时候业务处理时间可能超过锁的初始有效期,这时需要"看门狗"机制:
def watchdog(): while locking: # 每隔10秒续约一次 redis.expire(lock_key, 30) time.sleep(10) # 业务线程 threading.Thread(target=watchdog, daemon=True).start()
注意:续约前要再次验证自己还是锁的持有者,防止续错了锁。
网络延迟陷阱:客户端认为锁已过期,但Redis服务器上还未过期,解决方案是给锁设置足够缓冲时间,或者使用fencing token机制。
GC停顿灾难:Java应用的GC停顿可能导致锁过期而不自知,建议监控GC情况,适当延长超时时间。
时钟漂移问题:不同服务器时钟不同步会影响Redlock的正确性,建议使用NTP服务保持时钟同步。
误删锁风险:一定要用唯一client ID作为value,并在删除前验证。
SET key value NX PX timeout
的返回值判断是否获得锁,避免轮询对于生产环境,我建议直接使用这些成熟方案:
分布式锁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我们团队从最初的SETNX一路升级到现在的Redlock+续约机制,中间踩过的坑比解决的问题还多,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案,一定要根据你的业务特点(并发量、容忍度、响应要求)选择合适的实现。
下次当你准备写分布式锁时,不妨先问问自己:这个锁真的有必要吗?很多时候,通过设计避免竞争(比如使用消息队列),比用锁解决竞争要优雅得多。
本文由 真香芹 于2025-08-03发表在【云服务器提供商】,文中图片由(真香芹)上传,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作者观点、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若有图片侵权,请您准备原始证明材料和公证书后联系我方删除!
本文链接:https://vps.7tqx.com/wenda/523582.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