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有个挺有意思的消息,台湾某家老牌制造业巨头突然宣布要把整个集团的ERP系统搬到阿里云上,结果股价当天就涨了3%,这事儿在业内讨论度挺高,有人说这是"西进云端",也有人觉得纯粹是成本考量,不过嘛,这倒让我想起来该聊聊台湾云计算产业这个"闷葫芦"了。
先说说现状吧,台湾云计算产业有个很妙的特点——"遍地开花但长得不高",你看啊,本土三大电信商(中华电信、远传、台湾大哥大)早早就布局了云端服务,中华电信的HiCloud甚至十年前就开始搞了,但说实话,这些服务到现在主要还是卖虚拟机、卖存储,和AWS那种动不动就甩出十几项新服务的玩法比起来,总觉得少了点"未来感"。
中小企业这块倒是玩得挺溜,我认识几个做跨境电商的团队,清一色用台湾本土的云端服务搭配Line的聊天机器人,成本比用国际大厂低三四成,有个做AI质检的新创公司更绝,他们用台湾某家的GPU租赁服务训练模型,训练完直接把模型塞进工厂里的边缘计算设备,整套方案比国际大厂报价便宜一半还多。
不过问题也很明显,去年(2024年)有个调查说,台湾前五百大企业里只有不到三成把核心系统放在云端,而且大部分还是用国际大厂的服务,有个在科技业做CIO的朋友跟我说过大实话:"不是不想用本土云,但真要跑SAP系统的时候,谁敢拿KPI开玩笑啊?"
未来怎么看呢?我觉得有这几个观察点:
那个不能说的红利:越来越多台湾团队在接东南亚数字转型的案子,这时候本土云的"中文界面+在地客服"就变成优势了,听说有家做智慧农业的,专门用台湾云端服务搭了一套系统卖到马来西亚去,因为"半夜出问题能找到人修"。
硬件老本的新吃法:台湾半导体和服务器制造的实力不用多说,现在有些厂商开始玩"软硬捆绑",比如把云端服务直接预装在工业电脑里卖,这种玩法在国际大厂那边反而少见。
边缘计算的野路子:台湾制造业密度高,催生出一些很特别的边缘计算应用,像是有家纺织厂用本土云的边缘服务做实时瑕疵检测,数据根本不上传云端,直接在厂区处理,这种"土法炼钢"的模式说不定能走出新路子。
最后说个趣事,上个月参加一个科技论坛,听到某大厂高管说:"台湾云计算就像夜市牛排——用料实在但摆盘不够 fancy,老外看不懂,但吃过的都说顶饱。"这话虽然玩笑,但仔细想想还真有点道理,未来的关键,可能就在于怎么把这份"实在"包装成国际市场也能看懂的故事吧。
本文由 宾向露 于2025-08-05发表在【云服务器提供商】,文中图片由(宾向露)上传,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作者观点、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若有图片侵权,请您准备原始证明材料和公证书后联系我方删除!
本文链接:https://vps.7tqx.com/wenda/540875.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