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最新消息】最近英特尔刚刚发布了第14代酷睿的Refresh版本,而AMD也悄悄为锐龙8000系列推送了优化微码,据说多核能效又提升了7%——看来新一轮的CPU性能竞争已经悄悄拉开了序幕,如果你正在纠结选哪款处理器,或是好奇这几年CPU到底进步了多少,这篇梳理一定能帮到你。
很多人一看“七代”可能以为是从第七代酷睿开始——但其实我们这次覆盖的是最近七年左右的主流CPU架构演进,包括英特尔第8代到第14代,AMD从Zen+到最新的Zen 5架构,毕竟从8代开始,多核战争才真正打响。
还记得英特尔7代旗舰i7-7700K吗?4核8线程,频率虽高但多核性能放今天看甚至不如一颗i3,而从第8代开始,英特尔终于大幅增加核心数,i9甚至闯进18核;AMD则从Zen 2架构(锐龙3000系列)开始真正崛起,靠堆核+性价比打法逼英特尔疯狂迭代。
英特尔:8代 → 14代
制程从14nm++…一路走到Intel 7(10nm Enhanced),性能核心+能效核混合架构从12代开始成为主流,尤其是13代和14代,多线程性能涨幅明显,但发热和功耗也飙升。
AMD:Zen+ → Zen 5
从12nm走到4nm,CCD+I/O分离设计越来越成熟,锐龙5000系列(Zen 3)实现能效反超,7000系列(Zen 4)换上AM5平台支持DDR5,8000系列则进一步优化AI与能效表现。
并不是所有CPU都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我们简单分两类看:
✅ 游戏性能:更看重单核频率与缓存
✅ 多核生产力:剪辑/渲染/编程编译
近几年CPU性能提升的背后,是功耗的大幅上涨。
如果你不喜欢电脑像飞机起飞,那么功耗更低的非K处理器、AMD 65W型号(如Ryzen 7 8700G)或许更实用。
七年时间,CPU从4核走向24核,从纯性能核到混合架构,从缺乏竞争到AMD YES真正逼出英特尔的进步,如果你现在用的还是第8、9代处理器,升级到13、14代或锐龙7000/8000系列,会感受到跨代的流畅性与多任务响应提升。
不过也要理性看待——如果你只是上网、办公、偶尔玩游戏,一颗中端CPU就足够再用好几年,没必要盲目追高,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本文由 伍嘉佑 于2025-08-22发表在【云服务器提供商】,文中图片由(伍嘉佑)上传,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作者观点、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若有图片侵权,请您准备原始证明材料和公证书后联系我方删除!
本文链接:https://vps.7tqx.com/wenda/693202.html
发表评论